《鄉》這首管絃樂作品承載著我對故鄉的情感。

 

我揉捏混和無調性和傳統調性的素材於這部作品中,考慮創作的意義和音樂應該為人群而生的想法,希望這首作品同時能兼顧藝術性也能擁抱群眾。

 

作品依樂曲結構和音樂的表情可以被分為四個段落。

 

第一個段落如說故事般的陳述這個城市在紛亂和貧苦中堅強的蘊生。以大量不諧和聲響和緊湊的節奏,表現城市的困頓和人心的不安。以連續重覆相同音高和動機在各聲部間的相互模仿,強勢地帶出音樂的張力。

 

在大片噪雜的音響之後,音樂注意力轉移到低沉的定音鼓和大鼓上,然後帶出輕柔的第二段落(70小節)。此部分以法國號的柔美酣淳卻莊嚴揭幕,展現屬於這個城市的繁華與美麗。同時間,零落卻不曾間斷的振音如回聲般在聲部間出現,如同那股不穩定的情緒仍然瀰漫於這座城市;然而,那些恐懼終究化成絃樂的歌唱,陽光溫暖的灑在這可愛的城市。

 

進入第三段落(101小節)前,振音再次傳來,彷彿另個危險又要來了!? 其實這是城市裡特有的瞬息萬變和旺盛生命力的表現。快速音群大量的出現並在聲部間追逐,極富特色的節奏賦予這個段落放蕩不羈的氣息。

 

夜來了(第四段落, 140小節),整個城市好像靜悄悄了!?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寫給鋼琴三重奏的《海》,創作於2009年下半年。在美國第四年,人在洛杉磯求學的我,接觸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音樂。然而在過去一年裡,電影音樂的衝擊對我影響最多最大。

 

我一直渴望為電影、動畫甚至戲劇、舞蹈創作,並且在過去一年裡開始為一些電影片段和動畫系學生的作品譜寫音樂;而如何寫出有畫面的音樂,挑戰作曲家如何成功地揉捏不同的音樂元素於創作中。

 

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我創作了《海》,跟配樂無關,卻是一首寫給鋼琴三重奏的音樂會作品。浸淫於影像音樂的創作,這首三重奏除了考慮現代音樂的藝術面,同時追求融入商業音樂語彙的可能性,在創作此作品時,我比以往有更多聽覺上的考量,讓不和諧的聲響,也可以製造出奇幻和浪漫的氛圍。

 

音樂描述海的千變萬化,依序可以分為幾個畫面,作品的段落由此而生:

《海的寬廣奇幻》、《海的暗濤胸湧》、《海的神祕與不安》、《海的低喃與柔美》、《海的澎湃》、《海的寧靜》。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這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008年春,我應一位女聲樂家之邀,以音樂的角度,詮釋詩人席慕蓉著名詩作《一棵開花的樹》。

 

席幕蓉的詩,素以簡單白話的文字航載著深厚的情感,理性文字的背後,有暖流也有哀愁,一貫清淡的詞藻砌成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浪漫。這讓我想到德布希的音樂摒棄了浪漫派後期歇斯底里的半音階主義,創造一種新的和聲語法,看似清淡簡單,卻以另一種角度,更理性卻深刻地詮釋藝術家內心的浪漫情懷。

 

身為一位對中文有著深厚情感並受到調式音樂影響的台灣作曲家,我從德布希的和聲取得最初靈感,同時模糊調性與調式的元素,揉捏成這首音樂的靈魂。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表情

 

《表情》(2008) 是一首寫給獨奏小提琴的小型音樂會作品。最初的目標是想透過有多元表現方式的樂器小提琴 — 也是我最喜歡的樂器之一,來實驗一種可以讓怪異美感與不尋常魅力同時存在的氛圍。為了達到此目的,我試著盡可能遺棄來自17世紀以來所發展的,對調性音樂的感知,但依然保留旋律還有線條律動的邏輯性,就像對待調性音樂的方式一樣。

 

在和聲上,作品結合數種結構,包括由大小二度混合的音階、全音音階和半音階。此音樂由五個段落組成:A、B、C、D和A’。除了段落D,每一個段落都會去發展、呼應和變化來自前一個段落的素材。因此,段落B會是段落A的變體、段落C可以被視作段落B的演化。段落A’帶出終曲,以連續的泛音演奏結束在寧靜的氣氛裡。

 

如同曲名,這首作品在有限的篇幅裡表達多變的音樂姿態。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在草原上奔馳

 

《在草原上奔馳》是兩首我於2009年寫給台北聽障奧運進行曲的其中一首,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錄音。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仲夏練習曲

 

黃乾育:《仲夏練習曲》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建構在光與影

 

《建構在光與影》

 

宇宙萬物必共存有剛強與陰柔,才能有所謂和諧。

 

光可以代表剛強 影亦可以代表陰柔,光與影就是一種和諧存在的對比。

 

作曲者分別利用兩樣音色迥異的木管和弦樂:長笛和單簧管,大提琴與豎琴,透過聲音的結合,將剛強與陰柔的兩種表現方式展現,使用的是現代音樂的語彙,把空間記譜法(Spatial Notation)和傳統記譜法作一種共存的運用,企圖強烈地表現樂器的個別音色、音域、和演奏技巧,同時揉捏不同屬性的樂器在塊狀的音響表現上。這首作品讓所有演奏者可以完全地發揮其樂器的技巧,且節奏這項元素也牽動樂曲產生多變的音樂氣質,使音樂更有趣生動。

Posted on 八月 23, 2014

大熊湖,沈醉湖

 

黃乾育:《大熊湖,沈醉湖》— 止於音符

Posted on 八月 23, 2014

給女高音和鋼琴的兩首中文戀歌

 

原歌詞

 

《康定情歌》

(來自康定的民俗歌曲,黃乾育 重新改編 / 創作。)

跑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 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姊 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 看上溜溜的她喲
月亮彎彎 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的看上 人才溜溜的好喲
二來溜溜的看上 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 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 任你溜溜的求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 任你溜溜的愛喲
月亮彎彎 任你溜溜的愛喲

 

《玫瑰三願》

(原曲由黃自創作、龍七填詞,黃乾育 重新改編 / 創作。)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干下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干下

我願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

我願那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

我願那紅顏常好勿凋謝

好教我留住菁華

 

 

 

給女高音和鋼琴的兩首中文戀歌的音樂會曲目解說:

 

2010年,受女聲樂家陳興安的委託,我重新改編 / 創作了兩首中文戀歌。

 

《康定情歌》是來自中國四川省的一個名為康定的鄉村的民歌。這首作品的原來旋律很簡潔且以一種詩節式的形式寫成。我以當代聲響和和聲來重新創作此民歌,並且利用一些不尋常的鋼琴延音踏板使用方式來形塑出新的聲音。

 

《玫瑰三願》是中國20世紀初最重要的作曲家黃自,以通作式創作的歌曲。這首浪漫的歌原來就已經很優美且非常吸引人。但對比原來的版本,鋼琴只當做人聲的伴奏樂器使用,我重新安排作品的和聲,並且強化鋼琴聲部的旋律線條,讓原本的伴奏樂器更生動活潑也更有特色。

 

兩首歌曲的鋼琴都是很有主導性且能靈活運用。聽眾因此可以發現雖然作為一樣普通的伴奏樂器,鋼琴同時間可以發展本身的音樂動機,且也與其伴奏的聲部漂亮地合作無虞。對於改編創作來說是非常迷人,也是對我個人來說,一次有趣的嘗試。

 

 

Posted on 八月 2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