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阿墨

 

Black Bear Moon《黑熊阿墨》,擔任作曲家

(導演 / 動畫師:趙大威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灣)

Posted on 八月 23, 2014

長夜

 

Long Night《長夜》,擔任作曲家 / 音效設計師

(導演 / 動畫師:黃思茹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灣)

Posted on 八月 23, 2014

晨曦

 

《晨曦》, 給鋼琴的小品,寫於2010年11月7日

Posted on 八月 13, 2014

純粹聲波

 

《純粹聲波》(2006 – 2007):

 

在台北這樣的一個大城市裏,匯集了各種不同的聲音,有喧鬧、歡唱、笑聲也有哭聲。我把這些聲音的表現抽象化同時藝術化,藉由弦樂四重奏這種再古典不過的編制,串聯那些環繞在都市裡熟悉到甚至讓人忘卻的聲音。如同前衛派作曲家Edgar Varèse曾說:「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聲音特質。」。然而,即便同個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的語言及學習過程,都可以孕育出不同的音樂。

 

這首作品在手法上或許不是最前衛的,它甚至包含了過往許多偉大作曲家曾探索過的記譜法和音樂語法,然而我從中揉捏出完全屬於我個人情感所能體會且表達的風格。創新的手法不會消逝,然而不曾放棄的是音樂應該回歸聽覺的本質。在這個理想下,我企圖放入新的和聲走向、有特色的旋律語彙、豐富的節奏表現並且更大力地延伸音樂的張力,同時顧及精煉純熟的技巧性和展現各別樂器的表現能力,終於完成了這部作品。

 

這首創作在聽覺上是一體的,卻可以用八個段落來分析,我在創作的時候除了刻意讓各種不同段落的情緒,適當且含蓄地表現在素材上、節奏上和和聲上,20世紀以來所講求讓音樂帶出視覺效果的特殊記譜法也被考慮進去了。在依序為:Chant (詠唱)、 Laugh (歡笑) 、 Whisper (低語) 、 Dialogue (對話)、 Silence? (靜?) 、 Chatter (喋喋不休) 、 Cry(哭喊)、Lament(悲嘆)等8個段落裡,不同的音樂織度、不同的素材出現在傳統記譜法和空間記譜法上,然而音樂本身卻是流暢不間斷且素材環環相扣的;好像整個都市雖然充斥著極度對比、大相逕庭的聲響卻可以共存不顯突兀。除了沿用過去作曲家所創新的各種演奏法,我在此作中也自己創造了像是Density Line、對提琴f形共鳴箱孔吹氣等奏法/記法。

 

在台北生活了五年,這首作品用以紀念這些年來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也算是個人現階段學習的一個里程碑。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黑色電影音樂

 

Film Noir Sound《黑色電影音樂》是2009年修電影音樂作曲課時, 教授Paul Chihara要求我們寫的, 請來UCLA Philharmonia幫我們視奏並且錄音。Film Noir是興盛於1940到1960西方電影界的一種電影風格, 其配樂也成功形成一種音樂類型。

 

(教授 / 總監:Paul Chihara; 指揮:Henry Shin; 中音薩克斯風:Ryan Weston)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

沒有圖像的閃爍

 

《沒有圖像的閃爍》

 

此作品寫於2011年6月10日。當時覺得有點孤獨。

 

作品開頭重複的動機很自然地成為我的靈感, 稍後我決定把拉威爾的給死去公主的孔雀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的旋律帶入, 不只是做一個片段式地結合, 更是在此旋律上做一個新的創作(詮釋)。一開始的重複動機象徵一種閃爍的形象, 然後稍後融入源自拉威爾的悲傷旋律, 期待以這種方式, 勾勒出一種不完美(殘缺)的美, 是我想要從此作品表達的。

Posted on 八月 22, 2014